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深层次思考 低重心运行 个性化推进
校长网 学校管理 校长论文 个性化教育

深层次思考 低重心运行 个性化推进

作者:王钊方 丹阳市云阳学校881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5/12/11
分享到:
 ——对于特色学校成长路径的思考
 特色学校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温家宝总理在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特别强调“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二十多年来,丹阳市云阳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教育公平”为追求,深层次思考,底重心运行,个性化推进,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探索出了一条“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特色学校成长路径。
一、深层次思考,理清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追求
“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后,“上好学”逐步成为人民群众的诉求,家长选择学校看重的是学校特色,选择的是适合孩子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打破学校之间的同质化局面,走“错位发展”之路,无疑是学校着眼于未来战略发展的明智选择。
1.特色学校建设是打造教育品牌的需要。学校想要取得应有的办学成就,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获得特有的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与潜力,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办学特色,在师生成长中留下明显痕迹,在同类学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具有较好口碑。特色鲜明的办学是塑造教育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要求就是“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管理严密、成果显著”,为此,云阳学校以“家长学校、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为三个支撑点,校内研究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专家引领和主动发展相结合、点上实验与面上推广相结合,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成为区域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
2.特色学校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实施特色教育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用特色教育敲开素质教育之门,探索素质教育的可能之路才是学校真正的教育境界。从教育本质与功能方面理解,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基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对改革“应试教育”弊端,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三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最终目标是对每个学生素质与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使之具有主动适应社会与发展社会的能力。云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社会、家庭和教育界人士的认可,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以“特色发展”为抓手,着力于专长学生的培养和全体学生素养的提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特色学校建设是培育学校文化的需求。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稳定性、独特性、先进性”的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校文化,内化为学校的办学风格,外显为师生的言行举止。从文化角度,我们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学校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上,体现在具有个性色彩的教育教学方法中。特色,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经受历史的涤荡。学校一旦形成良性文化的积淀,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后劲。培育学校特色为学校文化建设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积淀学校文化提供了新的源泉和土壤。
二、低重心运行,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路径
特色学校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特色学校建设必须选择恰当的路径,科学规划,彰显个性,并扎扎实实地推进。
1.特色学校建设的出发点——服务社会发展。特色学校必须体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环境教育作为云阳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非常突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是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绿色人才”。在环保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成立“大运河环境保护小卫队”,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寒暑假到京杭大运河采集水样、土样、大气样本;成立“中学生环保考察团”,赴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地实地考察,并在专家、老师指导下撰写《环保考察报告》,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环境保护。
2.特色学校建设的落脚点——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最终目标。创建和发展特色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或者一批特长生或尖子生,根本目的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学校都围绕“6·5”世界环境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既普及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坚定环境保护的信念。同时,学校经常开展家庭绿色行动,通过学生向学生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消费,实现“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作用。将外在的要求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特色学校建设的生长点——打造品牌学校。特色学校建设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可能一辍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培育与打造,这个过程不是大量机械重复工作和活动的积累,而是一个极具理论基础和智慧的过程。学校的家长学校创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二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成为全市家长学校的“领头羊”,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特色学校建设对于打造学校品牌,促进学校个性成长,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提升学校文化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4.特色学校建设的支撑点——校长的办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即: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波尔特洛夫说:“校长的个性,其博学、专业水平、分寸感、精力、组织才能等,事实上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活动。”作为学校的灵魂,校长对学校的目标设计、价值追求、角色定位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对形成学校特色具有重要的选择与定向、激励与调控作用。云阳学校能够始终坚持特色化办学、个性化发展,得益于几任校长一以贯之的“特色发展”理念。
三、个性化推进,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的保障体系
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是挖掘学校发展潜力,发挥学校独特优势,彰现学校办学特色,塑造学校教育品牌。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也要体现个性化、独特性,顺应区域教育发展形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体现出主动发展、特色发展的意识。
1.队伍建设体现个性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特色教育的一项根本措施,没有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功底深厚、教学艺术高超并不断追求创新的教师,特色学校建设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专门成立特色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和课程实施。邀请专家对“家长学校、科技教育、环境教育”整体规划,指导骨干教师对人生发展科学规划,培养了一支从事特色学校建设的优秀教师队伍。
2.课程设置体现个性化。作为全市第一家特色教育进入课程设置的初中学校,学校在各年级每班每周开设特色教育课程,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师。加强学科教学与特色教育的渗透,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利用主题班会、活动课程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特色教育,《春之呼唤》、《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科技与环保》等主题班会和综合活动课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
3.校本教材体现个性化。早在2003年,学校就结合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等办学教学,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和编写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科技与环保》,这本镇江市中小学中唯一的一套以科技、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校本教材,对学生环境意识、科学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学校也组织具有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编写了《云阳中学家长学校资料汇编》一书,每个家庭发放一册,为学生家长科学育人提供了参考。
4.经费投入体现个性化。落实特色教学活动经费和做好各项设备的维护更新是发展特色教育的基本保证。学校每年都下拨专门的特色教育经费用于活动的开展和教师的培训,同时,改善特色教育硬环境,添置特色教育设备,开辟特色教育专用教室,兴建特色教育展览室,扩大学生活动场所,为进一步发展特色教育创设良好的条件。比如:学校重新修建后的环境教育展馆,分为忧患篇”、“行动篇”、“家乡篇”和“校园篇”四个部分,共收集248幅图片、22幅统计图表、200余件陈列展品,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基地。
5.评价激励体现个性化。科学的评价态度,正确的评价方法,是促使学校特色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保证。学校把评价激励作为促进特色发展的杠杆:构建了目标导向机制,将特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与学校目标、日常工作、教学实绩挂钩,与常规教学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评价”;构建了动机激励机制,将特色教育列为教师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晋级的业务考核内容之一,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奖励热心于特色教育并做出成绩的教师;构建了科学考核机制,既注重特色教育的成果,又注重特色教育的过程;既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又注重全体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既注重定量分析,又注重定性把握。
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追求。云阳学校将以“特色发展”为路径,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潜力,积淀学校文化精髓,不断充实完善、巩固提高,逐步构建学校特色,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