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破解“二中现象”:拖尾校逆袭
校长论文,教育价值,核心素养,教学质量,个性学习,校长网

破解“二中现象”:拖尾校逆袭

作者:秦海地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1454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6/7/12
分享到:

各地教育生态中,会普遍存在 “二中现象”,即“二中”在成立之初往往是对当地教育的一种补充,平时难以争取到优质资源,“拖尾校”“薄弱校”一般是“二中”学校的标签。建校仅有20载的我校当年正是如此。随着近年我校努力探索“励志养成、全面育人”办学,提升办学质量,追求“低进优出”,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实现了跨越发展。

打破唯生源论,寻找精神内驱

建校以后很长时间,长期落后的境遇使许多教师产生了以“先天不足”来为学校落后找理由的思想误区。为此,学校基于自身的办学基础、生源特点、教师特点、办学目标等实际,在发展实践中逐步锤炼出了以“超越困难、超越昨天、超越对手、超越自己”为内涵的“超越永无止境”校训精神,树立了不甘落后、强力争先的超越信念,使“超越”精神成为强校之基。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实干为要、重在执行的求实精神,与时俱进、止于至善的创新精神。学校各项工作从细节入手,强调“严、细、实”,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师的全程陪伴,有教师在校的时间就有学校管理层的全盯全守。

学校的精神文化也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精神立校在学生层面产生了效用。而学校也致力于以三年的激励将“超越”精神渗透到孩子们灵魂的深处,带给他们为梦想无所畏惧、放手拼搏、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和素养。

探索低进优出,体现教育价值
“低进优出”,是学校现实的选择。我校致力于通过三年的思想引导、教育塑造,让那些站在高中起点并不出色的学生,在学业知识、综合素质上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发展”,从而赢在高中的终点。

学生的不良习惯改变多少,优秀品质培养多少,其能力就可以进步多少。面对自身生源特点,我校把教育的主要目标定在了对学生性格、品质和习惯的重新塑造上,通过励志教育、习惯养成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让每个孩子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以品质提升促进成绩提升。

在教学上,坚持“管理精细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教师给每位学生量身打造极限增值的成长方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跟踪化管理,给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自由发展的空间,引导他们结合自身优势自主发展、培优促尖;对大多数的中游学生,注重学习能力的夯实与提升,促使他们力争上游;对于后进生用耐心和爱心精准帮扶,为他们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学习方案,注重知识运用和目标完成,找回他们的自信。

聚焦核心素养,激发成长潜能

面对生源劣势的客观实际,我校坚持“抓激励、重养成、塑习惯、促成长”的育人思路,以“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双优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发展。思想激励是我们激发学生成长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校园“思想激励无处不在”,贯穿于日常教育之中的“精神激励、环境激励、榜样激励、活动激励”是励志教育的有效环节。

与励志教育相辅相成,我们的养成教育着重以行为养成的精细化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来我校就读就预示着要和懒散、拖沓说再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学生言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而每学期广泛开展各种评选和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则将学生的道德培育和品质养成贯穿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活动参与和情感体验中具备了热爱祖国、知恩感恩、合作担当、勤勉诚信、仁爱宽容等优秀品质和情怀,从而为长远发展积蓄着越来越多的营养。

打磨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立足实际,确定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旨”的课改理念。经过理想信念教育和励志教育,学生内心深处有了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等社会责任感,形成了超越精神,从而努力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就会事半功倍。

我校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实效”做文章,让学生在获得系统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兴趣得到激发,情感得到丰富,潜能得到开发。为此,学校提出了“四个五”的高效课堂模式:连续讲课不超过五分钟,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留给学生,每节课有五次鼓励性的提问,每节课设计五个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既有知识的收获又有精神的享受,由此产生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和动力,让他们各方面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锻炼。课堂更因此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宽阔舞台。

汇集师者智慧,引导个性学习

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比较年轻,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不足,为了让教学更加高效,我们在强调教师个人教学素养提升的同时,非常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和能力,形成了固定而完备的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每个学科的备课组每天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从组内教师分工到具体实施步骤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遵循“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的“四定”原则;坚持“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学法,备思路创新,备精讲精练,备学生素质提升”的“五备”内容。教研前明确任务、撰写草案,坚持人人参与;教研时集体研讨异中求同,个性修改同中求异,坚持人人发言、二次备课;教研后交流反思、跟踪会诊,坚持教学反思制度。教师在集体教学研修中互相启发、荟萃精华、共享智慧,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学情的把握上、对教学的改进上、对效果的反思上,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保证了教学质量。

为最大限度发掘学生成长潜能,我们在班级管理上还打破学科界限,以教学班为单位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研制度。班里的学生全部归由各学科教师分别负责,班级每周举行全体教师的教研活动,分析学情动态,研讨班级管理。各学科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相互支持、加强合作,并担任学生导师,班级管理从以往一名班主任全包几十名学生的局面,转变为一名教师关注几名学生的格局,学生随时可与导师谈心交流。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